查看原文
其他

广州文艺百家丨黄俊英:俊逸妙语 欢笑从心

广州市文联 南国文艺 2023-04-10


黄俊英,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,国家一级演员,现任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。他使相声艺术本地化,是粤语相声的代言人,也是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。他出演过数百个相声小品,说、学、逗、唱皆能,表演惟妙惟肖,功底深厚。他早年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学习粤剧表演艺术,曾获广东省第五届、第七届鲁迅文艺奖,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,成为家喻户晓的“羊城笑星”。

 

        提到粤语相声,谁都会想起黄俊英。从艺68年来,黄俊英一直活跃于舞台,《三六九查户口》《借电话》《广州话趣》《肥仔米》等众多相声小品为千家万户带来欢声笑语。如今,84岁高龄的黄俊英仍精神矍铄、健步如飞,坚守在演出的第一线,走四乡、进社区,不仅是全省第一人,也是全国甚少的现职高龄艺术家。



痴迷粤剧  敏而好学



      1936年,黄俊英出生于广州,他自幼被父母带着一起看戏,耳濡目染,他渐渐喜欢上了粤剧。在他六岁那年,他的父亲到阳江做生意,把他带到那边读小学。期间,他连续五次获得全县的演讲比赛第一名。
       1945年,黄俊英随父亲回到广州,居住于西关。西关向来是梨园之地、粤剧名家汇聚之所,浓郁的艺术氛围激发了潜藏于黄俊英幼年的那份对粤剧的痴迷。初中毕业后,16岁的黄俊英毫不犹豫地投身于粤剧学艺中去。他最初被邝惠农老师(艺名侬艳香)慧眼识才招进粤剧培训班学艺。邝老师对黄俊英要求严格,注重基本功的训练,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学艺,黄俊英打下了演艺的初步基础,同时也体味到了学艺的不易。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演艺水平,在珠江粤剧团当了短暂的学员后,黄俊英决心拜名师继续深造。
        在父亲好友的介绍下,黄俊英认识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。随后,黄俊英登门拜访,表示想拜师、想学戏,最终以诚意打动了罗品超,被破格收为入室弟子。从此,黄俊英开始了艰辛的学徒生涯。每天拂晓,他就起床吊嗓、扎马、云里翻、走园场等。晚上演出时,他会一动不动地站在侧幕偷师,将整出戏、整个舞台调动牢牢地记在心里。
 

上世纪五十年代,黄俊英与师傅罗品超在家合影

 

       珠江粤剧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著名的粤剧大班之一,除罗品超外,还有文觉非、郎筠玉、少昆仑、车秀英等著名的粤剧前辈,人才济济,演出频密。每次演戏结束后,黄俊英随师父罗品超一起坐三轮车回家。路上,罗品超总是结合着平日的戏码、场口,“舞手弄足”地“讲戏”,聪颖的黄俊英正是利用这些间隙学到了不少技艺秘诀,掌握了许多“戏经”。在名师的精心点拨及剧团艺术氛围的熏陶下,经过几年的艰苦磨砺,黄俊英表现出扎实的粤剧表演功底。
       在粤剧《黄飞虎反五关》中,黄俊英扮演黄天爵一角,他反复演练,使得表演中的一招一式恰到好处,广受好评。1955年,剧团举办青年演员汇演,黄俊英演出的折子戏《十八相送》喜获一等奖。

 

黄俊英剧照(摄于1952年)

 


转战曲艺  勇于创新



       1958年前后,广东省内的许多大型粤剧团实行转制、合并,黄俊英所在的珠江粤剧团也不例外。既然要合并,当然就要精简人手。那时还不是主角的黄俊英,不可避免地面临被裁转的命运。在前路茫茫的分际,黄俊英又一次遇到伯乐——长期分管粤剧团、担任省市文化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华嘉。华嘉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黄俊英的曲艺天赋。于是,黄俊英从粤剧舞台转战曲艺舞台,顺利加入广东民间乐团。
       广东民间乐团成立伊始,便新编了一个曲艺说唱节目《万车游行》,作者为著名广东音乐演奏家、作曲家黄锦培。此节目打破粤剧清唱的传统表现手法,需要运用“一人多角”进行表演,对演员要求甚高,要能说会唱会演、口齿伶俐、反应敏捷的人来担当。黄俊英凭借自己的真本领、真功夫,被华嘉、黄锦培力荐担纲此角色。而黄俊英也不负众望,“戏”与“曲”在他手里巧妙地“合二为一”,为他所用。
       有一次,广东民间乐团组织了小分队,到侨乡新会为农民群众演唱。恰巧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、红线女也在那里观光、采风。当地群众热情高涨,力邀马师曾、红线女唱曲助兴。在面临掌板师傅缺场的情形下,黄俊英主动请缨,并做到槌槌锣鼓准确到位,没有差池,令马师曾、红线女等粤剧名家赞不绝口。
      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粤语曲艺表演并不提倡过多的形体动作。但在不断增多的各地曲艺交流中,广东音乐曲艺团也受到“触动”,当时最撼动曲艺团和黄俊英的是来自上海的“评弹”,其特点是“边弹边唱边讲”。黄俊英从中受到启发,并与另两位感兴趣的同事——唱子喉的刘婉芳和陈丽英反复切磋,将评弹代表作《天仙配——结缘》《西厢记之酬韵》改编为两个粤味十足的表演曲目《天仙配——结缘》,并冠名为“自弹唱”。1960年,广东曲艺团应澳门知名人士何贤先生、陈琼女士伉俪之邀,首次赴澳门演出,他们的“自弹唱”表演受到了澳门地区民众的热烈欢迎。
       在曲艺团领导的支持下,黄俊英带着一班青年曲艺团成员组建了一支崭新的演出队伍——“说唱团”。他们以传统为根基,又勇于创新,不仅进一步丰富了“自弹唱”的表演,还催生了又一新品种“曲艺喜剧”。至今,他和同仁演绎的《冒牌医生》《啲打手娶妻》《三六九查户口》等经典曲艺作品仍为观众津津乐道。

 

1979年,黄俊英在晚会表演小品《三六九查户口》

 


钟情相声  潜心研磨



        北方相声底蕴深厚,这都是粤语相声所不能比拟的。如今,粤语相声在全国相声界占有一席之地,但在黄俊英之前,粤语相声并不成气候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曾说:“在广州我们的相声能够受欢迎,黄俊英功不可没。”
       1958年,黄俊英携《万车游行》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,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演员一起赴京演出。当他第一次接触到在北方广受欢迎、幽默谐趣、表现形式灵活多样的相声时,就被深深吸引。为了扩大汇演的影响,文化部成立了两个团在全国巡回演出,一个北上一个南下,黄俊英则进了南下的团。这个团里全是曲艺界响当当的人物:山东快书高元钧、京韵大鼓小彩舞、天津时调王毓宝、上海评弹蒋月泉……黄俊英对相声尤其感兴趣,一有空就跟小立本、李维信、于世德等相声名家聊天“偷师”。
       在一次福建慰问演出中,代表团团长希望可以多出几个相声节目,黄俊英拉上黄锦培做搭档,现学了北方相声中的一个“返场小段”《文化水平》(即《猜字》)。巡演结束返回广州后,黄俊英与同仁一起潜心研磨,下决心把北方的相声艺术移植到南方。刚开始,他们还没有独立创作的能力,只能将北方相声的段子拿过来改编。但这种改编并不是简单的“翻译”——把普通话“译”成“白话”,而是尽量发挥广州方言的表现优势,使之别具一格。
       1972年,马季在海南岛巡回演出时,广东音乐曲艺团派出黄俊英等三人前往学习,在一个月的共同生活和演出当中,黄俊英学到了很多相声表演技巧,他也因此和马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
      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黄俊英把握相声艺术发展的契机,攀登他艺术人生的又一个高峰,相声精品佳作频出。然而,粤语相声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。改革开放初期,港台流行歌曲备受人们喜爱,粤语相声也曾一度陷入窘境。面对如此境况,黄俊英仍坚持不懈,用心培育相声市场,他与同仁以实际行动重振和发展相声艺术。
       1983年,他们组建了广州相声艺术团,黄俊英出任第一任团长。后又成立了第一个地方性相声专业社团——广州市相声艺术学会,引起全国相声界的高度关注,侯宝林发来了贺信,马季亲自来广州祝贺。

 


“拍档”常伴  桃李芬芳



       在黄俊英的相声艺术人生中,出现了不少好“拍档”。他们与黄俊英惺惺相惜,互助共勉,携手将粤语相声推至巅峰。除了第一个拍档黄锦培,黄俊英先后与李丹红、吕锦兰、杨达、关楚梅等曲艺演员合作表演相声,其中与杨达堪称“梦幻组合”,被公认为“最佳拍档”。


黄俊英、杨达表演相声《借电话》
 
    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“黄杨组合”的表演备受观众欢迎,从早到晚,全部“爆棚”。1987年,黄俊英、杨达随团赴美国、加拿大演出。当时,粤语相声放在压轴的位置上,上台后,三言两语的相声“垫话”就让全场静了下来,接着是此起彼伏的笑声,到终场时,掌声和喝彩声依然如雷贯耳。
      值得一提的是,黄俊英还有一个“最佳拍档”,那就是他的妻子崔凌霄。她是个地道的“香港妹”,从小就练歌习舞,曾是电影《不如归》里的小演员。1956年,她回广州定居,进入广东民间乐团。也许是缘分天注定,她不会“掌板”,而团里要求演员一专多能,要她兼任掌板,黄俊英悉心教她,最终成就一段美满良缘。夫妻俩不仅同台“拍档”讲相声,共同切磋演绎相声作品《怕怕》,而且始终在艺术与人生的道路上不离不弃,相濡以沫,成为“才子佳人双剑合璧”的“最佳拍档”。

 

黄俊英与妻子崔凌霄

 
       长期以来,黄俊英始终不忘培育粤语相声人才。至今,黄俊英已经收了近40个徒弟。粤语相声需要传承发展,由此,黄俊英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支持粤语相声发展,发掘后继人才:创办“黄俊英艺术中心”,定期举办粤语相声大赛,并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一起设立“粤语相声发展基金”,还在佛山南海的校园建立了不少相声基地,把相声送进小学甚至幼儿园……力求让粤语相声流芳百世。


2017年,黄俊英、何宝文表演相声《谈鸡拾趣》

 

2019年,黄俊英与徒弟潘泓博表演相声《一对一》

 

       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黄俊英参与了广东音乐曲艺团、南方生活广播联合制作的公益微粤曲《众志成城越险障》录制,并深情地演绎了粤语快板《齐心战疫魔》,以曲艺助力抗疫。黄俊英表示,在国家和人民遭受困难之际,文艺工作者理应尽自己的力量,为社会多作贡献。
        只要观众还喜欢我,我就会为相声艺术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,绝不‘封喉’。”年逾八旬的黄俊英仍以老骥伏枥的精神,为弘扬粤语相声和曲艺事业坚持演出。不得不说,他还练得一手好字,曾出版《黄俊英书法选》,也举办过书法展,是个功底深厚的书法家。

 

黄俊英书法作品《喜笑颜开》

 

        几十年的刻苦磨练,形成了黄俊英独特的艺术风格,他创作和演出的100多个曲艺节目中,不少难忘的人物形象已深深地植根于广大观众心中。在黄俊英从艺50周年的活动中,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曾为他写下了长达100多字的贺词:“黄俊英同志初学粤剧演员,几年后,决意改向曲艺进军,发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,取得了很大的成绩,逐渐成为一位相声表演艺术家。黄俊英和他的同伴共同的努力下,开拓了一条广州方言相声艺术的新路子,应该说,他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功不可没的……”

 

(本文刊于《广州文艺家》2020年第2期 总第192期)


文丨里翔

编辑丨创研部  果果




往期回顾

“礼赞最美逆行者” ——广州文艺志愿者致敬白衣天使

致敬逆行者!文艺战“疫”作品亮相广州地铁

同舟共济 文艺战“疫”——致广州市文艺工作者的倡议书

◆广州市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幕

广州文艺百家

陈初生:站在历史的枝头上微笑

陈金章:心中唯有山河美

章以武:把文章做在大时代的节点上


更多文艺活动资讯,敬请关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微信公众号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